台灣「磚」屬美學-花磚

台灣「磚」屬美學-花磚




磁磚-文藝復興後的美麗產物

十五世紀時,西班牙生產的彩繪陶瓷從地中海馬約利卡島(Majorca)輸出至義大利,因此稱為馬約利卡花磚。至十六、七世紀,馬約利卡花磚廣泛流行於歐洲各國,並結合當地的建築發展出各地的花磚文化。



片來源:義大利民間磁磚 博物館

源於西班牙、精於英國,再由日本引進台灣

1868年的日本,正值明治維新時期,開始大量接收西方文化,在建築風格也汲取西式建築特色。而臺灣最早出現日製馬約利卡磁磚則是在1919年,當時台灣正值日據時期,花磚在台灣十分風靡。因其花紋的細緻美麗,同時還是來自日本的舶來品。因此當時權貴家族都會在門上、窗上鑲上具有獨特意義的專屬花磚,也象徵了他們的身分地位。

後隨著中日戰爭開打,台灣的花磚數量大幅減少,最終在西元1945年全面停產,日製花磚因戰爭與時代更迭在台灣存在的時間極短,現在要找有花磚裝飾的老屋,只能從尚存的建物與古宅中尋找了。

Tile,台灣普遍說的「泰魯」,來自於日文的タイル (ta i ru),也就是磁磚。

圖片來源:TO'GO泛遊情報
 

花磚來到台灣,逐漸發展出在地風格

「在台灣,每片花磚都是一種祝福」─台灣花磚博物館館長 徐嘉彬

花磚引進至台灣後,傳統藝術匠師為求新求變,將具有吉祥寓意祈福意味的蝙蝠、壽桃等圖形融入創作,設計出富含台灣元素的花磚圖騰,這些花磚會被鑲在房子最顯眼的地方,在展示財富與品味之餘,祈求保祐一家平安,使得花磚在台灣擁有地方民俗風情的獨特意義。


「桃子代表長;蝙蝠代表福氣」

台灣花磚文化-「非物質文化遺產」

2016年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(Aix-Marseille Université)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提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申請,可見花磚建築對台灣之重要性。台灣並非聯合國會員國,因此本土文化遺產不具申請資格,但透過這種與他國協力的方式,台灣的花磚文化,有了被世界看見的機會。

然而隨著都市更新計畫,二十年來超過數千棟花磚老屋被鋼筋水泥取代,許多珍貴花磚一片接著一片消失,為了不讓台灣花磚文化消失,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團隊,在嘉義打造了一座「花磚博物館」,一起守護台灣的花磚文化。多年來已為台灣保留超過五千片百年花磚,更努力讓復古的花磚結合文創設計,以更多元的面貌融入你我的生活,向眾人傳遞台灣花磚文化。

 

每一個年代都有著那個年代的專屬美學,讓我們用更宏觀的角度去觀賞,川源空間美學與您一起看見每一個角落的美好。